Search


很感謝 有河Book讓我們接手書店,帶著這份知遇之恩,我們一直很努力,想要透過大大小小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很感謝 有河Book讓我們接手書店,帶著這份知遇之恩,我們一直很努力,想要透過大大小小的講座、活動、方案,串連起藝文、醫療、社福、社區、宗教.....等等社會生活的元素。平常生活裡很少接觸的故事與人物,都在這邊相互碰撞與激發可能。

這一年多來,接手書店這段成長的日子,很謝謝東吳社工系大一社會服務課的學生來書店實習。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棒的事,因為這代表 無論如河作為自助助人的療癒書店,同時也是社會服務的平台,謝謝他們和我們共度這段時光。

還記得她們剛來書店怯生生的模樣,經過一年和書店女工的相處,很期待聽到他們的分享與轉變,他們將分享在淡水獨立書店「無論如河」的田野經驗。

明天6月11日(二) 將有二場分享會,一場是下午13:40在東吳大學D1005人文社會學院會議室,分享主題:與故事相逢的場域探究:社會服務與獨立書店「無論如河」的合作行動。

另一場是在無論如河書店,六點以後會有歡樂吃火鍋書店故事分享會。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doZ5z

這二場都對外開放,歡迎有興趣的人來聽我們小小的社會實驗與分享。
各位夥伴好,我是大一、二社會服務課的講師范文千。下個禮拜二下午,系上舉辦師生成果研討會,我與大一社會服務課的同學,將分享在淡水獨立書店「無論如河」的田野經驗。
「無論如河」書店的前身是「有河BOOK」,在吹熄燈號前,由四位護理人員共同承接,並發展出一個在地跨域合作的開放場域,通過大大小小的講座、活動、方案,串連起藝文、醫療、社福、社區、宗教.....等等社會生活的元素。平常生活裡很少接觸的故事與人物,都在這邊相互碰撞與激發可能。
這一個學年,我們很榮幸有這個機會,以社工的角度進入服務學習--因為遇到的都是「人」而不是「案主」,與書店之間是「合作」而非「被督導」,在這之中的挑戰與波折當然也不少。邀請有空的朋友,一起來聽聽我和大一同學們的分享喔!(特別是未來有興趣到書店申請服務或實習的同學,請把握機會)
※分享主題:與故事相逢的場域探究:社會服務與獨立書店「無論如河」的合作行動
※時間:108年6月11日(二) 13:40
※地點:D1005人文社會學院會議室
延伸閱讀:護理人員轉戰獨立書店 走入日常為心靈解憂
https://www.taiwannews.com.tw/ch/news/3442328
#照片為書店一景的玻璃詩


Tags:

About author
滴水穿石,靜謐的力量,如同那流動之河。 「無論如何」一詞,具體展現了「滴水穿石」的意志力。獨立書店相較於連鎖書店,它的表象是如此的弱小,但是,它的本質,所想要展現的沖撞性意志力,卻是那般的強大無論。一本書,躺在桌上,它是安靜的,但是,將它舉起來閱讀,其内容卻可以是振聾發聵的;一家書店,往往代表一個靜謐的空間。但是,作者和讀者的對話,卻可以是高分貝地激烈辯論,又或者,是低音調地戀人絮語。所以,我們「無論」。無須深奧的理論,這裡就是一個靜謐的空間。但是,靜謐自身,卻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力量·於是,我們將「無論如河」一詞再解構,並重構為:「無論。如河。」這是因為「靜謐的力量,如同那流動之河」。 ---- 藝術家 楊侖 2018年一月開幕,坐落於淡水河河岸老街二樓,正對著觀音山淡水河的無論如河,是由四位愛書的護理人員與西班牙歸國的藝術家楊侖跨界合作,定性為療癒與藝術書店。開書店做為護理魂的人文實踐,在2020年7月底,書店同時成立「無論如河居家護理所」,居護所做為護理精神的開展,願發揮所長,落實「書店即社區護理」的精神。 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,經營理念著重在「好生好死」,我們認為台灣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,健康不只在身體,心靈及靈性亦是,願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,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。
View all posts